“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今年是“兩山”理念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20周年,作為我國能源裝備領域的“國家隊”,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電氣集團”)持續踐行“兩山”理念,用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在綠色發展的畫卷上擘畫生動藍圖。從藍海的風機到金沙江的碧波,從戈壁的鏡場到高原的氫能,東方電氣集團以新質生產力為筆,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開發與守護相得益彰
廣東汕頭風電臨海試驗基地的清晨,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迎風而立,葉片在晨光中劃出有力的弧線,仿佛為碧海描出綠色發展的筆觸。這臺“海上動力巨人”的核心部件實現了100%國產化,其高效傳動鏈與控制系統如同強勁“心臟”,保障單臺年發電量達7200萬千瓦時,可滿足約3.6萬個三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需求。繼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榮登“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后,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的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再次于2024年入選,實現了連續兩年兩型機組入選央企十大國之重器的佳績。這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國家卓越工程師、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賀建華團隊在超長葉片承載、極端工況適配等關鍵技術上的持續攻關與突破。
如今,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萬噸,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單株年均固碳量18.2千克測算,相當于322萬棵樹的年固碳量。它正以發電效能與生態保護的雙重答卷,書寫著東方電氣集團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建設初期,我們就定下目標:既要讓大壩發出清潔電,更要讓金沙江留住綠水青山。”白鶴灘水電站中控室里,屏幕上實時跳動的發電量與生態監測數據相映成趣,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白鶴灘水輪機主任設計宋敏望著窗外奔流的江水,語氣堅定。
東方電氣集團研制的機組不僅創下百萬千瓦級單機容量世界紀錄,更在研發中攻克了水力開發、電機絕緣、通風冷卻、制造工藝等40多項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此外,充分發揮率先在行業內建成數字化車間的優勢,推動機組核心部件數字化、綠色化制造,使得產品生產質效大幅提升,機組質量更優、性能更好。
如今,白鶴灘水電站年減排二氧化碳約5200萬噸,相當于為大地披上千萬畝“綠色鎧甲”。紅外相機頻繁捕捉到滇金絲猴的靈動身影,與奔騰的江水、轟鳴的機組構成和諧畫卷。這份發電與生態雙贏的答卷,正是東方電氣集團以硬核設備支撐“兩山”理念落地的生動寫照。
在福建福清“華龍一號”核電站,冷卻塔旁的紅樹林里不時有白鷺起落。時任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華龍一號”核能汽輪發電機主任設計的李積霞每次經過這里,都會想起那段與紅樹林賽跑的日子。
東方電氣集團為該核電站研制的核能汽輪發電機,作為核心動力設備,高效轉化核反應能量,保障電站穩定輸出清潔電力,是實現累計發電超1500億千瓦時的關鍵支撐。“當時核島選址旁有片120畝紅樹林,按最初方案要遷移,我們舍不得。”李積霞說。正因如此,東方電氣人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理念,在方案中不斷優化調整,最終保住了這片紅樹林。
如今,等效替代標準煤約4500萬噸的清潔能源持續供應,周邊紅樹林面積不僅沒減少,反而因生態管護到位增加了400畝,成為候鳥越冬的“樂園”。“你看這紅樹林,根系在潮水里舒展,白鷺在枝頭筑巢,這就是核電與自然最好的相處方式。”
讓綠色動能點亮西部大地
青海德令哈的戈壁灘上,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穩定運行在這片“太陽的寶地”上。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為該項目研制的高效光熱汽輪機,將源源不斷的陽光熱能轉化為穩定的綠色電流,體現了“讓陽光不浪費,讓戈壁不荒蕪”的理念。
“光熱發電儲熱能力強、發電穩定性高,可實現連續供電,光熱汽輪機是其中的核心設備之一。”項目技術人員朱熹介紹說。作為國家能源局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它年發電量可達近2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火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10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4200畝,為我國光熱產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的運行經驗,也為荒漠戈壁鋪展了綠色的底色。
在西藏林芝經濟開發區的高原試驗場,東方電氣集團為林芝氫能示范項目研制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為核心動力源的重型牽引車正緩緩駛入加氫站,車頂排出的水汽在陽光下凝成晶瑩水珠,仿佛為這片雪域高原寫下了綠色詩篇。面對高寒、低氧等嚴酷環境,東方電氣(成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團隊對200千瓦燃料電池系統開展了極限低溫性能測試,并在林芝經開區完成了多路況、載重及能效測試,充分驗證了其在高原環境中的續航與可靠性。技術人員通過對車輛運行狀態的持續監測,記錄系統在極端條件下的每一次數據波動,為后續產品優化和應用推廣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如今,“讓陽光不浪費,讓戈壁不荒蕪”的理念在這里延伸為“讓高原的陽光化作清潔動力”。東方電氣集團不僅確保燃料電池系統在嚴寒缺氧環境下可靠運行,也為西藏綠色交通出行與旅游觀光探索了切實可行的示范之路。
在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戈壁深處,東方電氣自動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以自主創新的儲能技術踐行“兩山”理念,為百萬千瓦級山地風電項目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木壘縣大石頭東新220千伏匯集站項目建設中,東方自控高質量交付了全套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涵蓋儲能電池、PCS、EMS和BMS等關鍵裝備。該項目為新疆首個兼具構網型風機和構網型儲能的綜合示范項目,自規劃之初便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能源局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高度關注。面對“高要求、高難度、短周期”的施工任務,項目團隊堅持以技術為先、質量為本,緊密配合參建單位,保障項目高效交付,期間順利通過了新疆電科院最嚴苛標準的仿真建模測試和現場涉網試驗,成功助力業主實現正式商運。
如今,這套儲能系統的投運,不僅顯著提升了新能源的就地消納能力,也為風電基地提供了靈活的調峰與穩定輸出保障。東方自控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在戈壁高原環境中建設高標準的綠色儲能示范工程,扎實踐行“兩山”的發展理念,以技術之力助推西部新能源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理念出海共建美好家園
東方電氣集團在海外也同樣貫徹“兩山”理念。在老撾,東方電氣集團首個海外生產型BOT項目—南芒河1水電站持續提供穩定清潔電力。電站運營期間,東方電氣集團積極開展植被恢復、社區水質監測與免費醫療服務,并為當地打井、修路,顯著改善了當地社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東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南芒河1水電站團隊長期駐扎電站現場,深入村寨調研群眾需求,協調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很早就聽說過中國的‘兩山’理念,如今親眼見證我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這一理念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曾在中國留學、東方國際當地員工、老撾南芒河電力有限公司運行工程師Saksavane PHANDANOUVONG(薩沙萬潘達努翁)說道。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當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社區發展的共贏。
從海上到內陸,從家門口到世界各地,東方電氣集團用一組組可驗證的減碳數據證明:技術創新能讓開發更“輕”,讓保護更“實”。而當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生態優勢自會轉化為經濟優勢。未來,隨著更多新質生產力成果落地,“兩山”理念必將在更多地方綻放光彩,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圖景。